发表时间:2019-12-27 作者: 浏览量:次
精准教学和校本化作业理论践行和成果汇报
龙湾区永强中学 2019.12
2019年年初,我校划归市直属管辖,永强中学正式成为市直属高中,这一历史性的变化,掀开了永强中学办学和教科研新篇章。3月,我校正式申报了“精准教学和校本化作业探究和实践”的校本研训项目,并有序开展各项工作。近一年来,在市教研指导下,我校校本教研稳步推进。精准教学成了所有老师教学共识,精准教学成为课堂主旋律,校本化作业百花齐放,在教学检测中初显示成果。
精准教学的理论探究
在年初申报“精准教学和校本化作业探究和实践”研训课题时,我们确定了“精准教学”研训步骤,如下表展示:
近一年以来,我们一直遵循着理论探究和课堂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从同行经验从课堂入手,由表及里至下而上进行“精准”的内涵的探究和实践。
开学初教科室组织各教研组进行“精准教学”内涵的大讨论,各年级段各备课组甚至各学科老师根据大纲和学情,对“精准教学”内涵、价值和课堂要求达成共识,这为实施精准教学行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精准教学,精髓在“精”“准”。“精”,是提炼出来的精华,完美、最好;“准”是标准、准确的意思,行动的结果完全符合学情实际和目标。所以,“精准教学”是教师根据各科课程标准、学科素养(或考纲要求)和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遵循教学和学生成长规律,聚焦课堂教学价值,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构建科学教学结构,细化教学流程,追求课堂教学知识与技能、思维与习惯、内容与形式、目标与结果的高度吻合,实现预期教学目标和完美教学结果的活动过程,最大限度地促使学生在学习上有真正意义上的收获、进步。
精准教学的价值不仅在于激活学生自身的生命体验,乃至生命成长,还在于激活教育者自身的成长。具体而言,精准教学的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有效促进学生的素质提高。各个学科,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追求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如数学课,追求数学思维;物理课,追求科学的方法;语文课,追求“语文味”,即追求情感的体验与审美能力的提升等。
二是有效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正是精准教学应有之意。因此,精准教学要求教师抓住考试的规律、方式和方法,掌控考试的重点、考点和热点,研究考试的形式与任务,训练考试的技能和技巧,以不变应万变,使学生在各级各类、各种各样的考试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是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学必须讲效益,教师要把功夫用在课堂教学的“刀刃”上,教师的智慧和技能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才华在课堂里发出光彩。
在常规课堂上,精准教学体现为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方法的优化,处理好主体和主导、内容和形式、过程和方法、预设和生成等关系。精准教学的课堂应是目标定位精准、结构安排精巧,课堂机会把握恰当,手段选择巧妙。
二、精准教学的课堂实践
在厘清“精准教学”内涵的基础上,教科室出台了“永强中学精准教学课堂评价标准”(见附件1),各教研组、备课组开始制定教研组备课组计划(见附件2),有序开展精准教学的理论培训实践探究,具体安排如下:
研训 模块 |
研训内容 |
研训时间 |
研训形式 |
学时 |
主讲或主持 (简要荣誉职务) |
理论 培训 |
精准教学学科组建设的实施策略 |
第2周 |
讲座 |
2 |
郎向阳(教科室主任 |
化学组“精准教学”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流程 |
第2周 |
讲座 |
2 |
吴晓聪(市学科骨干 |
|
“校本化作业”研究策略 |
第3周 |
讲座 |
2 |
张宗远(市名教师) |
|
观摩 实践 |
“精准教学”课堂观摩(区学科骨干) |
第6周 |
课堂教学与研讨 |
4 |
郎向阳(教科室主任) |
化学组“精准教学”汇报课 |
第9周 |
课堂教学与研讨 |
4 |
吴晓聪(市学科骨干 |
|
政治组“校本化作业”课堂演示 |
第9周 |
课堂教学与研讨 |
2 |
张宗远(市名教师) |
|
历史组导学案的复习中的效果的课堂教学展示 |
第10周 |
课堂教学与研讨 |
2 |
黄聪敏(市学科骨干) |
|
学员 展示 |
推荐“精准教学”优秀学科组对外展示活动 |
第二学期期中 |
对外交流 |
2 |
吴晓聪(市学科骨干 |
分享各学科“精准教学”成果汇报 |
第二学期期末 |
成果展示 |
2 |
郎向阳(教科室主任 |
|
研讨交流,反思改进 |
第二学期期末 |
经验结集 |
4 |
毛玲海(教科研副校长) |
。
课堂实践探究(一)
1、以课堂展示为主的市级示汇报(相关内容见附件3)
时间 |
地点 |
学科 |
主题 |
备注 |
2019.3 |
强中 |
化学 |
高一化学学科素养专题研讨 |
市直 |
2019、3 |
强中 |
音乐 |
课堂教学实践探究(选修模块) |
市直 |
2019.9 |
强中 |
语文 |
指向核心素养课堂转型探究 |
市直 |
2019.9 |
强中 |
地理 |
综合实践能力课堂教学评比 |
市直 |
2019.9 |
强中 |
英语 |
高三一模分析暨高考研讨会 |
市直 |
2019.11 |
嘉定 |
各科 |
课堂交流(上海外国语大学嘉定实验高中) |
校级 |
2019.12 |
强中 |
各科 |
课堂交流(上海外国语大学嘉定实验高中) |
校级 |
2以精准教学为目标的课堂观摩同伴互助为主的校级公开课(详情见附件4)
不完全统计
时间 |
开课人数 |
级别 |
主题 |
备注 |
2019上半年 |
146 |
校级 |
精准教学 |
每人1节 |
2019下半年 |
74 |
校级 |
精准教学 |
部分开课 |
3、以精准教学为主题的高三新教师复习展示课。(见附件5)
高三新教师展示课 |
|||||
(2019.9.27)星期五下午第三节 |
徐黄荣 |
资源跨区域调配试题解题思路 |
高三(12)班 |
复习课 |
|
(2019.9.27)星期五上午第三节 |
董瑶瑶 |
生物的变异与育种 |
高三(6)班 |
复习课 |
|
(2019.9.27)星期四下午第二节 |
杨威 |
夫妻间的人身和财产关系 |
高三(15)班 |
复习课 |
|
(2019.10.11)星期五下午第三节 |
卢翔翔 |
违约与违约责任 |
高三(8)班 |
复习课 |
|
(2019.10.11)星期五下午第三节 |
杨桐海 |
择高处立,向宽处行--期初三次作文题复盘 |
高三(14)班 |
复习课 |
|
(2019.10.10)星期四上午第四节 |
金蒙蒙 |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
高三(8)班 |
复习课 |
|
4、以数学组为代表的永强中学精准教学大赛(见附件6)
|
课堂教学分1 |
课堂教学分2 |
课堂教学分3 |
课堂教学平均分 |
其它分1 |
其它分2 |
其它分3 |
其它分4 |
其它分平均分 |
总分 |
张维芬 |
90 |
87 |
90 |
89.0 |
84 |
82 |
90 |
90 |
86.5 |
88.4 |
彭丹妮 |
86 |
83 |
83 |
84.0 |
86 |
82 |
85 |
95 |
87.0 |
84.8 |
林隆光 |
85 |
90 |
88 |
87.7 |
89 |
83 |
86 |
85 |
85.8 |
87.2 |
郭娟 |
91 |
88 |
85 |
88.0 |
86 |
89 |
85 |
92 |
88.0 |
88.0 |
叶良光 |
90 |
90 |
83 |
87.7 |
88 |
89 |
85 |
93 |
88.8 |
87.9 |
黄秋灿 |
88 |
85 |
93 |
88.7 |
90 |
82 |
81 |
88 |
85.3 |
87.8 |
5、各级各类精品课、优质课汇报(详情见附件7)
三、精准教学的成果
(一)建立了大数据平台的教学诊断和教学反馈机制(见附件8)
目前我校在教学中广泛实用四个平台进行精准化教学诊断和反馈,分别是
1、温州云阅卷平台。用于各年级各类考试,用于考后精准数据分析。
2、温州中小学教学质量管理平台。主要用于大型考试的反馈及教学诊断。
3、课堂教学鸿合i学系统。主要用于备课优化和课堂呈现最优化。
4、门口作业网。主要用于作业检测数据分析统计。
5、数学提分宝。目前适用于高三段,大数据分析,个性化分析推题训练,是个性化作业的重要部分,是提高数学成绩的有效的工具。
(二)教学资源库的建立、共享。(详见附件9)
目前各备课组已经建立完备的资源库,教学资源充实,共享。
(三)各类基于精准教学理论、实践探究的论文、案例、课例成果丰富。(详见附件10)
(四)教师个人的综合素养不断提高,教学成绩不断进步。温州一模成绩突出,在二类A类学校中成绩突出,本科率达到76.8%,重点人数达到35人,上线率99.8%,三项指标均居于同类学校中前三名。
四、校本化作业的特点及成果
校本化作业是精准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极具我校个性特征的教学成果。我校校本化作业不仅内容丰富,而且特点鲜明,对教学促进的效果明显,一些学科的校本化作业已经成为学校名片,受人瞩目。目前我校校本化作业主要分四大类:
以张宗远老师为代表的政治教研组的校本化作业(见附件11)。
此类校本化作业以四种方式呈现:
核心考点解析清单——根据学考选考考点要求,把每本书每个章节每个知识点按A、B、C三个等级整理出来,作为对教材的精准解析。
背诵、默写、整理清单——将核心考点每个条目按照主题归类,梳理出每天早晚读(半小时时间)清单,采用背诵-默写方式,整理后自查。
变式训练清单——选用历年来的高考真题或者可信度较高的地区模拟题,一点多材一材料多点的变式训练。
个性化的命题测试——各类测测试试卷以本组自行命题为主,采用变式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政治组的校本化作业,不是简单的拼凑,其中体现着对学生对教育的尊重,用张宗远老师的话来说,政治组的校本化作业凝聚着“四有”:
1、有味,作业应该有人情味,体现以学生为主的人文关怀。每一份试卷,大到试卷容量,难度的把控,小到字体的大小、行距的选择,都从学生出发,精益求精。每份作业,页眉或页脚都有编者隽语,寄托着老师们良好的祝愿,“让学生和政治谈恋爱,让枯燥的材料变成恋人之间的悄悄话,让学生乐于背政治,乐于学政治”。
2、有道,遵守规律。每一道作业题的设计,都要建立在对考纲对学情充分了解尊重的基础上。如变式训练题选材上,坚持一贯选用高考真题,选用最好的教学资源。每一道命题,都要根据大数据平台学生数据分析,尊重学生学习的发展规律。
3、有序,作业序列化。背诵题,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从试卷难度梯度到能力的要求,逐层推出,序列化操作。
4、有效,追求效果。每一份作业试卷,都是出于对知识误区和知识盲点、难点的诊断,每一份试卷都追求时间投入和收获的效率。追求有效,是政治组一贯的教学宗旨。
辐射学科:历史、地理。形成政史地联动。
(二)以生物组为代表的校本化作业。(见附件12)
高中生物学知识体系庞杂,细枝末节很多,相关的知识例外性很多,使得学生对于知识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无所适从。为此,我校生物老师编写了《浙江省普通高中学考选考知识条目解析》,每章内容分为6个部分:①学考选考考试标准;②知识点填空;③按课文填空;④教材插图解析;⑤判断正误;⑥本章知识框架。其中“知识点填空”是按照《学考选考考试标准》中的条目逐个进行解析,让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知识;“按课文填空”栏目是根据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与考试中的高频考点对教材进行进一步解析与拓展;“教材插图解析”栏目则是挖掘教材中的每一个插图所隐含的知识点,深化同学对教材知识的认识;“判断正误”栏目是对本章中容易混淆的问题进行辨析,帮助学生明辨是非,去伪存真;“本章知识框架”栏目则是让学生在整体把握知识的情况下,构建相关的知识体系。
生物组整理了每年各省市的高考试题、各次的浙江学考选考试题、近几年浙江省生物学联赛初赛试题、每年浙江省各市区模拟考试题、每年浙江省个考试联盟模拟考试题等等,并对这些试题按照考点进行拆解分类汇编,编写了《2015年全国各地高考题分章汇编(根据浙科版修改)》、《2016年全国各地高考题分章汇编(根据浙科版修改)》、《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题分章汇编(根据浙科版修改)》、《2018年全国各地高考题分章汇编(根据浙科版修改)》、《2019年全国各地高考题分章汇编(根据浙科版修改)》,将其他省市的试题进行适当修改,以适合浙江省学考选考的要求;编写了《2009年-2015年浙江省生物高考试题分章汇编》、《2009年-2015年浙江省生物高考样卷分章汇编》;编写了《近年浙江省生物联赛试题汇编》;编写了《2015年-2019年浙江省学考选考分章汇编》;编写了《2019学年浙江省各地学考选考模拟试题分章汇编》。生物教研组将大量的试题分类汇编,适用于学考选考专题复习、生物竞赛辅导练习、学考复习培优补差专题练习,使得老师们备课、出卷等等能够顺利地开展。
辐射学科:化学、物理,大量整合改编试卷,变式训练成为理化生校本作业的特点。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校本化作业自测自评评价平台。
功能:(一)网络微课程点播自学功能,(二)自选题目
操作评价:采用微课程的播放可以替代教师再次讲解,主要针对学习能力薄弱的学生,同时也适用于学生预习。在此环境下学生可提交作品进行组内评价或者教师评价。
测验评价:选用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进行平台自动评价。教师在平台上做好相应题库,可以进行组卷。
各维度成绩查看
(四)、以数学组为代表的和提分宝合作推送个性化的校本作业(详见附件13)
提分宝的个性化作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错题原题推送:保留学生周练考试作答及老师批改笔迹;
2.提分宝留有空白订正区域:通过名师指点便于学生总结错因并且自行订正
3.围绕错题考点,推送专属的举一反三训练题。(小题举一反二,大题举一反一);
4.系统自动生成,为每个学生建立个性化学习档案。
5.错题再练功能。
6.线下会有纸质的提分宝推送,线上为每一个学生建立一个账号密码(保留三年的成长轨迹)提分宝是整理学生每次考试数据,针对不同学生不同得分率给每个学生整理错题推出不同提分变式题的一种书面报告
目前提分宝主要在高三推广,深受师生好评。
校本化作业的成果(详见附件14)
各学科各年级建立了较为完备的资源库,组内合作共享。
同一学科校本化作业在各年段呈现不同的特点。
数学、生物校本化作业编纂成册,作为校本科研成果在推广交流。
促进教学,教学成绩明显提升。
培养一批教学研究团队,推动教科研取得丰硕成果。
结束语:回首近一年来的校本研训,我校在精准教学和校本化作业方面积极探究,理论和实践都取得一些成绩,但是我们也面临到诸多困难,一方面,很多教研探究仍然处在以课堂实践、同伴互助为主的较低层次的实践活动中,以经验为主,缺乏较高的理论指导,缺乏专家型的导师引领。另外真正热心参与校本教研活动的老师较少,经验办事、重教轻研的现象依然严重。如何高效持久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如何让更多的老师在校本研训中成长,如何培养一批批科研型的教师团队,道路依然很长。